新港
舊名「新南港」,為早期「笨港」地區的一部份。新港早期為台灣原住民平埔族的活動場所,西元1621年(明天啟元年 ),海盜顏思齊率部眾登陸笨港,建立「笨港十寨」,引進漳泉移民入墾,至清康熙年間已發展為市鎮及台海的重要港口。
1750年(清乾隆15年),笨港溪(今北港溪)嚴重氾濫,將笨港分為「笨港北街」(笨北港)及「笨港南街」(笨南港)兩部份;1782年(清乾隆47年),發生漳泉械鬥,泉州人攻打笨南港,加上接下來的林爽文事件及笨港溪水氾濫,使笨南港居民遷至東南方的麻園寮,稱「新南港」,繼承了昔日笨港的歷史文化,也成為今日新港發展的起源,至清末易名「新港」。
1920年(大正九年)台灣地方改制,總督府以台灣全島有多處「新港」的地名,加上新港遠離河港位置,易「新港」為「新巷」,設「新巷庄」,劃歸台南州嘉義郡管理。戰後恢復「新港」原名,為台南縣新港鄉,1950年(民國39年)改為嘉義縣新港鄉至今。
新港鄉位於台灣嘉義縣西北端,東接民雄鄉與溪口鄉、西面與北面以北港溪為界與雲林縣北港鎮、元長鄉為鄰、南隔朴子溪與縣治太保市相接。
本鄉地處嘉南平原北部,北港溪南岸,朴子溪北岸,地勢平坦,地方產業以農業為主。
信仰中心—新港奉天宮,為每年農曆三月大甲媽祖遶境的終點,為台灣及當地重要的民俗節慶。[data from 維基百科]
分類
- 75
- 112
- 251,787
- 920
- 14
- 2024 年 04 月 17 日
其他操作